生、老、病、死是人類生命的自然過程,近年來,以人性關懷為出發點的安寧療護受到多方重視,但是多數人對於安寧療護的內容卻不暸解。
安寧療護是指針對疾病末期病人的全面性照顧,並不是放棄治療,而是治療的目標從疾病轉向症狀。以緩和及支持療法在病患瀕死過程中,由一群受過嚴格專業的團隊人員提供個別性的全人照顧,滿足病患身心靈及社會的需要,不給予無謂的心臟按摩、插管或電擊等急救措施,以免增加及延長病患的痛苦,讓生命有尊嚴,臨終有品質。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所謂安寧療護是指針對治癒性治療無反應之末期病患提供積極性及全人化的照顧,維護病人和家屬最佳的生命品質;主要是透過症狀控制,緩減身體上其他的不適,同時並處理病患及家屬在心理、社會和心靈上的問題,陪伴病人走過人生最後旅程,並輔導家屬重新面對未來的生活。
安寧療護之發展具備「五全照顧」之特色,以病人為主、家屬為輔,醫療人員則是協助者的角色,讓患者安詳且有尊嚴地走過生命的最後旅程,也讓家屬能順利地度過死亡所帶來的悲傷期,以達到平靜安寧、生死兩無憾。包括:
許多人一聽到安寧病房,第一個印象可能是「那裡就是什麼都不做,是個等死的地方」。其實不然,安寧療護的理念是當疾病已無法治癒時,對病人作積極、完整的照顧。主要是針對病人的疼痛與其他症狀的控制,以及對其在精神、社會、和靈性問題做積極的處理,同時也提供家屬適當的照護,目標是希望達成病人與其家庭的最佳生活品質。所以,世界衛生組織對安寧療護定下六大原則:
我國於2000年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在2011年01月26日公布新修正版本,為尊重不可治癒末期病人的醫療意願及保障其權益而制定的。希望能藉此減輕或免除末期病人之痛苦,施予緩解性、支持性之安寧緩和醫療照護,或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在罹患嚴重傷病,經醫師診斷近期內病程進行至死亡為不可避免的病患,得立意願書選擇安寧緩和醫療,只施予緩解性,支持性之醫療照護,或不施予心肺復甦術。
「安寧緩和醫療照護」是將死亡視為生命旅程的自然過程,以解除或減輕病人因末期病症所引起的痛苦和不適為目標,協助病人在人生旅途最後日子,活的更豐富、充實有尊嚴,讓病人與家屬把握時間增加親情,完成心願,互相道別。
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