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榮民總醫院員山分院
*:::
*網站地圖*回首頁*English*常見問答*意見信箱*RSS*雙語詞彙*分類檢索*網路郵局*住院費用繳納回報  
最新動態

認識本院

就醫資訊

醫療團隊

科別介紹

醫學園地

便民服務

連結:網路掛號(另開新視窗) 連結:門診時刻表 連結:看診進度查詢(另開新視窗)
*
  :::最新動態
  *

最新消息

*
  *

各科新聞

*
  *

招標資訊

*
  *

人才招募

*
  *

社區活動列車

*
  *

停代診公告

*
  *

政令宣導

*
*



*:::
*

* 目前位置:首頁 > 最新動態 > 最新消息 > 疾病管制局發布今年首例鸚鵡熱確定病例,籲請飼鳥民眾注意防範! * 回上一頁
*
最新消息
*
更新日期: 2023-10-04
*


* 最新消息
*

友善列印

*

新聞標題

  疾病管制局發布今年首例鸚鵡熱確定病例,籲請飼鳥民眾注意防範!
*

發佈單位

  感管室

發佈日期

  2011-02-23
*

附檔下載

  疾病管制局發布今年首例鸚鵡熱確定病例,籲請飼鳥民眾注意防範!
*

新聞內容

 

疾病管制局發布我國今年首例鸚鵡熱確定病例,個案為居住於中部44歲男性,於今年1月1日起出現頭痛、發燒、發冷、全身痠痛及咳嗽等症狀,1月11日由某醫學中心通報,2月18日經疾病管制局研究檢驗中心第三次採血檢驗確認。經衛生單位疫調發現個案家中所飼養之寵物鳥為可能的感染來源。個案於接受醫院住院治療後,目前已康復出院。
鸚鵡熱為世界性分佈之疾病,但較為罕見,過去10年國內經證實病例僅97年於桃園縣1例,該個案亦曾有鳥類之接觸史。鸚鵡熱又稱鳥病,是一種細菌性人畜共通傳染病,可能在家庭、寵物店、鳥類飼養者、鳥類展示會及鴿舍中爆發。1879年首次於瑞士報告,其後英國、歐洲、美國及中南美洲等地區相繼發生,香港也曾傳出病例。潛伏期約5~28天,臨床表現不一,開始大多以類似感冒的症狀表現,例如:頭痛、發燒、發冷、肌肉痛、咳嗽等;少見的症狀有脾腫大、胸痛、相對性心跳過慢等;較常見的嚴重併發症有腦炎、心肌炎、靜脈炎等。
鸚鵡熱主要傳染途徑為人類吸入受污染的飛沫或塵土而感染,例如:吸入已感染鳥類的乾燥排泄物、羽毛上的粉塵,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很少發生。傳染窩存在於觀賞用鳥(如:鸚鵡、金剛鸚鵡、鸚哥、小冠鸚鵡等)及部分家禽(如:火雞及鴨),外觀健康的禽鳥也可能帶菌並排放病菌,特別是處在擁擠或運輸的環境中。
疾病管制局籲請鳥類飼主於清理鳥糞或羽毛時應配戴口罩及手套,清理後必須洗手,一般民眾觀賞鳥類也應儘量保持距離,降低遭受感染之風險。民眾如有出現疑似症狀,亦請儘速就醫治療並告知醫師曾有鳥類接觸史。相關資訊請參劑e病管制局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或撥打民眾疫情通報及諮詢專線1922洽詢。

*

回最新消息列表

首頁

上一則

法國及瑞士等國家近期持續發生麻疹疫情,疾管局呼籲出國民眾小心防範!

下一則

為減少併發症發生,民眾出現類流感症狀,請立即就醫診治!




 
**
*

到最上面

*